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长序列、高精度的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集,再现其历史轨迹,把握现实格局,对黄河下游滩区高质量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而言,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选取1985–2010年36景Landsat5 TM、2015–2020年8景GF-1 WFV和12景Landsat8 OLI遥感影像,采用随机森林、人机交互解译和混淆矩阵精度评价等方法,研制了1985–2020年每5年共8期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m,总体精度均达90%以上,Kappa系数高于0.85。本数据集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规划、黄河流域典型区域自然-人文系统耦合过程、机理、测度等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采集时间 | 1985/01/01 - 2020/12/31 |
---|---|
采集地点 | 黄河下游滩区 |
数据量 | 3.0 MiB |
数据格式 | *.tif |
数据空间分辨率(/米) | 米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年 |
坐标系 | WGS84 |
本数据集包含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共8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空间分辨率30m。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包括了5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分别为耕地、水体、建设用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采用的坐标系为WGS_1984UTM zone_50N。数据样本黄河下游滩区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
黄河下游滩区1985–2020年30 m分辨率LUCC数据的研制,主要以ENVI 5.3和ArcGIS 10.5软件为平台,以Landsat5 TM、Landsat8 OLI和GF-1WFV等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式来完成。主要的操作流程包括:遥感数据预处理、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确定、解译标志选择及样本库建立、遥感影像解译、精度评价。
数据从遥感影像的收集、遴选和预处理以及解译标志和样本库的选择与建立均符合操作规范,严格控制质量。同时,使用混淆矩阵对生产的数据集进行了精度验证。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位于85%以上。数据质量整体效果良好。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黄河下游滩区19852020年LUCC教据集.zip | 3.0 MiB |
# | 时间 | 姓名 | 用途 |
---|---|---|---|
1 | 2024/11/08 23:41 | 匿名 [202.118.101.* ] |
[开放下载]
|
2 | 2024/11/06 22:39 | 匿名 [113.140.94.* ] |
[开放下载]
|
3 | 2024/10/29 02:16 | 匿名 [122.136.194.* ] |
[开放下载]
|
4 | 2024/10/24 18:25 | 匿名 [89.185.25.* ] |
[开放下载]
|
5 | 2024/10/15 04:57 | 匿名 [161.142.153.* ] |
[开放下载]
|
6 | 2024/10/14 22:41 | 匿名 [221.194.149.* ] |
[开放下载]
|
7 | 2024/09/27 05:40 | 匿名 [61.185.211.* ] |
[开放下载]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