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含了大冬树山垭口积雪观测站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南部地区。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4′E,38°01′N,海拔高度为4101m。观测场建在黑河上游大冬树山垭口东侧的高地上,试验场周围地势相对平坦开阔,自东南向西北略有倾斜下降。大冬树山垭口的地表由高寒草甸和块石构成,秋、冬、春季常被积雪覆盖,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积雪观测站。
该站点是典型高山寒漠景观,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雨雪量计、雪深、辐射四分量、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土壤水分(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的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用2级以上的数据。
数据观测时段为2007年10月29日至2009年10月1号。由于此站点的安全维护问题,数据缺失比较严重。详细信息请请参见[http://westdc.westgis.ac.cn/doc/ 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pdf 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采集时间 | 2007/10/29 - 2009/10/01 |
---|---|
采集地点 | 黑河流域, 上游寒区水文试验区, 大冬树山垭口积雪观测站, 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 |
数据量 | 55.6 MiB |
数据格式 | excel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时 |
坐标系 | WGS84 |
该站点是典型高山寒漠景观,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雨雪量计、雪深、辐射四分量、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土壤水分(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数据观测时段为2007年10月29日至2009年10月1号。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的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冬树山垭口积雪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据集 |
# | 时间 | 姓名 | 用途 |
---|---|---|---|
1 | 2024/11/08 13:03 | 黄*仪 |
本人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二学生,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是青海省冻土热融滑塌,需要观测站数据
|
2 | 2024/09/17 17:46 | 何*男 |
用于博士毕业论文中通量计算部分,目的是获取遥感卫星的地面验证资料,导师:马伟强研究员
|
3 | 2024/06/28 01:06 | 李*文 |
论文主题:祁连山卫星和再分析降水产品精度评估以及降水量估算
论文摘要:在祁连山气象站分布受限的背景下(稀缺且不均匀),卫星和再分析降水产品作为雨量观测的补充作用日益重要。然而目前对于卫星和再分析降水产品在祁连山地区的评估仍然不明确,该地区降水量的估算也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我申请下载该数据,希望搜集更多的降水数据来对祁连山地区的降水量进行更为准确的估算。我一定科学引用该数据,仅用于科学研究,望您可以通过我的申请,非常感谢。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导师:杨梅学
姓名:李亚文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邮箱:liyawen@nieer.ac.cn
|
4 | 2022/09/24 18:42 | 唐* |
用于利用微波遥感数据反演土壤冻融状况数据集的验证点
|
5 | 2022/09/14 18:44 | 李* |
利用遥感数据获取全国的土壤温度数据,现需要实测数据进行验证。
|
6 | 2022/05/12 07:45 | 张*乐 |
用于Noah模型单点模拟试验以及驱动数据验证
|
7 | 2022/03/24 07:20 | 赵*兴 |
2021年8月份于祁连山黑河流域做了实验,打算申请基金项目时加入流域气候资料,但没有找到相关资源,故选择下载黑河流域的气象数据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