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沙化土地稳定恢复为首要目标,在对沙漠化的生物过程和物理过程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水文--土壤--植被--风蚀相耦合”的半干旱区沙地系统生态动力学模型,分析沙化土地发展和修复的生态学机制,构建中国北方半干旱荒漠区沙化土地动态数据库,阐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评估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探讨稳定恢复的生物学过程和调节机制,识别不同沙化土地稳定恢复的生态阈值,形成基于承载阈值的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技术体系,提出实现沙化土地稳定恢复的关键生物技术;构建“科技支撑--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社会进步”为主线的半干旱荒漠区沙化土地治理产业化模式,在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东部、科尔沁沙地中西部和呼伦贝尔沙地建立适应区域特点的防沙治沙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
# | 分类 | 数据集标题 | 发布时间 | 点击量 | 申请量 |
---|---|---|---|---|---|
1 | 沙漠与荒漠化 | 中国北方半干旱荒漠区沙漠化综合防治区划数据集(2020年) | 2022/01/11 | 6002 | 43 |
2 | 沙漠与荒漠化 | 中国北方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分布图(2020年) | 2022/01/11 | 4847 | 13 |
3 | 沙漠与荒漠化 | 科尔沁沙地高大和平缓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幼苗和成株调查数据(2017年4-8月) | 2022/01/11 | 1930 | 11 |
4 | 沙漠与荒漠化 | 高大和平缓流动沙丘不同固沙措施下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调查数据(2017-2019年) | 2022/01/11 | 3250 | 18 |
5 | 沙漠与荒漠化 | 毛乌素沙地典型固沙灌木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数据(2016年) | 2022/01/11 | 2944 | 13 |
6 | 沙漠与荒漠化 | 中国北方半干旱区沙漠化序列(2000-2019年) | 2022/01/11 | 5866 | 27 |
7 | 沙漠与荒漠化 | 库布其沙漠和科尔沁沙地造林树种生长量调查(2017-2020年) | 2022/01/11 | 3803 | 20 |
8 | 沙漠与荒漠化 | 半干旱区典型群落调查数据(2017-2020年) | 2022/01/11 | 3523 | 70 |
9 | 沙漠与荒漠化 | 沙米环境适应性相关SNP(2020年) | 2022/01/11 | 2179 | 3 |
10 | 沙漠与荒漠化 | 高大连片流动沙丘不同固沙措施下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调查数据(2017-2019年) | 2022/01/11 | 3504 | 43 |
11 | 沙漠与荒漠化 | 小胡杨2号抗逆试验研究(2018-2019年) | 2022/01/10 | 2876 | 3 |
12 | 沙漠与荒漠化 | 沙米有机酸代谢数据(2020年) | 2022/01/11 | 2226 | 2 |
13 | 沙漠与荒漠化 | 毛乌素沙地典型固沙灌木林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分析数据(2016年) | 2022/01/11 | 3167 | 9 |
14 | 沙漠与荒漠化 | 高大和平缓流动沙丘环境因子调查数据(2017年4-8月) | 2022/01/11 | 3096 | 9 |
15 | 沙漠与荒漠化 | 中国北方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空间分布图(2020年) | 2022/01/11 | 3647 | 7 |
16 | 沙漠与荒漠化 | 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估-以毛乌素沙地为例(1990-2015年) | 2022/01/11 | 3178 | 37 |
17 | 沙漠与荒漠化 | 沙米黄酮代谢数据(2020年) | 2022/01/11 | 2837 | 2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