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观测站)是水利部2019年公布的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涉及黄委直属的天水、西峰、绥德3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依托单位为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长期以来在水土流失规律观测试验、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示范推广、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9月,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心挂牌成立,野外观测站水土保持科学数据进入平台进行共享服务,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题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意味着水土保持观测数据从行业数据上升为国家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其权威性和科学性得到极大提升,通过数据共享,促进数据挖掘,充分发挥数据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标志着水土保持科学数据在国家层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撑。
图1 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图2 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图3 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野外观测站立足于黄土高原,坚持长期野外定位观测,各典型小流域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试验规范》观测径流、泥沙、降水、土壤含水量和重力侵蚀等要求开展观测记录工作。开展野外科学试验,获取了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观测数据,积累了长系列水土流失特征数据,在水土流失规律试验、水土保持试验研究、实用性技术示范推广、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野外观测站已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多层次研究的水土保持科研机构,成为国家创新体系、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