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选取滁河干流自上而下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蒿子圩、汪波东荡四个蓄滞洪区进行洪水水文水动力学模拟。据此本数据集通过调研整理了建模所需的基础数据,包括场次洪水闸上水位数据(单位m)、滁河河网中河道断面数据和中心线数据(数据格式.shp)和闸门参数。选取1991.6、2015.6和2020.7总共3场次洪水进行模拟。建模范围划定为滁河干流中游襄河口闸至汊河集闸处,长度为34km,建模时,通过实测资料、影像资料以及闸门参数来对河道和断面进行概化,总计12个断面,断面间距为1-3km。
采集时间 | 1996/06/01 - 2020/07/31 |
---|---|
采集地点 | 长江下游典型蓄滞洪区 |
数据量 | 58.0 MiB |
数据格式 | *.shp,*.xlsx,*.docx |
坐标系 | WGS84 |
投影 | Albers Equal Area Conic Projection System |
本研究闸门数据、断面数据、河道数据、场次洪水数据来源自长江流域水文年鉴实测资料整理。有较强可靠性。
本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参与模型构建。所获取的数据均从长江流域水文年鉴摘录,涉及从纸质文件到电子文档的转化,方便存储计算。所形成的滁河河网数据相关的.shp文件均为自己通过对应的长江流域水文年鉴数据建模得到。
从一维河道模型率定结果来看,滁河干流典型测站模拟水位过程与实测水位过程比较接近,模拟得到的最高水位与实际值相差最大不超过0.3m,滁河干流典型测站模拟值和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均小于5%,表明所建河道一维模型精度较高。
从蓄滞洪区的洪水模拟结果来看,1991.6、2015.6和2020.7总共3场次洪水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分析变化趋势整体一致,表明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可靠。
从蓄滞洪区的分洪损失核算结果来看,2015.6和2020.7场次洪水中,荒草二圩、三圩蓄滞洪区模拟计算洪灾损失与实际情况误差低于10%,表明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可靠。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2021YFC3000100 | 长江下游洪涝灾害集成调控与应急除险技术装备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场次洪水闸上水位数据 | |
2 | 滁河河网数据 | |
3 | 蓄滞洪区主要闸门参数 |
# | 类别 | 标题 | 作者 | 年份 |
---|---|---|---|---|
1 | 专利 | 基于虚拟河道替代闸孔泄流计算的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方法及系统 | 云兆得、刘勇、赵亚军等 | 2024 |
2 | 成果 | 蓄滞洪区防洪-生态联合优化调度管理系统V1.0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刘勇等 | 2024 |
3 | 成果 | 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模拟与分析处理平台V1.0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刘勇等 | 2024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