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包含我国典型积雪区9条积雪观测线路的2017-2021年4个积雪季共38次901个剖面的积雪深度、雪粒径、雪层温度及雪密度数据(其中3号线还包括2019-2020年的观测数据,4号线包括2019-2020年、2020-2021年的数据)。
同时,还有2017-2018年度的南方线和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的观测。9条积雪观测线路分别位于我国新疆天山以北、天山以南、青海、西藏、内蒙、东北以及华东地区,于每个雪季的积累期、稳定期和消融期进行观测。数据集命名规则、时间范围及线路经纬度等见说明文档。
采集时间 | 2017/01/01 - 2021/04/30 |
---|---|
采集地点 | 新疆天山以北、天山以南、青海、西藏、内蒙及东北地区 |
海拔 | 115.0m - 4800.0m |
数据量 | 28.8 GiB |
数据格式 | xlsx,jpg(tiff),shp(kmz)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日、时、分 |
坐标系 |
数据主要来自野外观测人员的人工观测
数据集的主要观测因子包括积雪湿度、硬度、雪压、积雪密度、温度、含水量、介电常数、积雪粒径等。
其中,积雪湿度和硬度首先通过人工判识进行判定,两个指标都分为四个等级。之后,用硬度计进行积雪硬度的精确测定,将硬度计轻插入雪层,记录表盘读数,测量3次,并记录平均值。
积雪深度通过量尺测定,空气温度和雪层温度通过水银温度计测量。积雪密度、含水量和介电常数由snowfork测定,首先将积雪按5cm进行自下而上的分层,将snowfork的雪叉平稳插入每个分层的中部,通过手柄操作读取其密度、含水量,并保存介电常数,每层进行三次读数。
积雪密度还通过雪铲和雪筒观测,两者的观测原理相似。其中,雪铲观测首先将雪铲平行插入一定深度范围的雪层,将雪铲装满积雪,进行现场称重,每层积雪重复三次操作。雪筒观测是将雪筒插入整个雪层,并对雪铲和装入的积雪进行称重。需要说明的是,snowfork、雪铲在每个雪层,雪筒在整层积雪均进行了三次观测,若三次观测中有一次与其它观测数值差异较大,则进行加测,并最终记录差异较小的三次结果。
除此之外还进行了积雪粒径的分层观测。首先对积雪进行分层,在每层积雪中随机采样3-5个积雪粒子,通过国际学分类首先判定并记录其积雪类型,之后通过数码显微镜对积雪粒径进行微距拍照。后期测量其积雪粒径的长轴和短轴半径。部分积雪粒径数据通过icecube观测得到。观测步骤为,通过软件的输入值,自动计算积雪粒径大小。
首先在野外寻找合适的观测样地,进行各要素的野外观测,之后进行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控制阶段分两步:首先数据提供者对数据进行了完整性、准确性检查。数据完整性检查主要检查数据的观测点数目及观测字段是否达到项目要求。数据准确性检查一方面通过数值图示判断异常值并进行剔除,另一方面对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格式进行统一与规范。第二阶段是数据提供者对其它组的数据进行交叉检查,再次审核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对不同区域的数据进行整合。其中,数据质量控制的数据自检表及数据分析图一并存于数据集文件夹中。
最后整合各所有数据,得到完整、准确、格式一致的线路数据集。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中国典型积雪区线路观测数据集(2017-2021)_说明文档.doc | 250.5 KiB |
2 | 中国典型积雪区线路积雪观测数据集(2017-2021) |
# | 时间 | 姓名 | 用途 |
---|---|---|---|
1 | 2025/03/26 00:12 | 张*辉 |
论文题目: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雪深反演研究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训练模型和验证模型精度
论文类型:硕士论文
导师姓名:黄晓东教授
|
2 | 2025/03/22 05:20 | 吴* |
Paper title:积雪反照率模型研究及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
Paper abstract: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干雪的光学性质,尤其是在单一气溶胶成分(如沙尘或黑碳)对积雪光学性质的影响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然而,对于含水量对积雪光学性质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雪包中多种成分(如冰、水、黑碳和沙尘)共同作用的影响探讨仍显不足。这些复杂混合物可能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由于其物理特性计算的复杂性和理论模型的局限性,相关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此外,不同的混合状态(如包裹型或粘连型)对光学性质的影响也缺乏系统的探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对积雪光学和辐射特性的深入理解,也阻碍了相关模型在数值模拟和遥感观测中的应用。因此,本论文欲针对以上问题,构建考虑积雪含水量变化和多种杂质混合的积雪反照率模型,改进数值模式中积雪反照率模型对物理过程的模拟,探讨复杂积雪下垫面的反照率变化对辐射能量平衡的影响。
Paper type:硕士论文
Tutor:吴琨
|
3 | 2025/03/10 19:44 | 李*雨 |
Paper title:积雪反照率模型研究及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
Paper type:硕士论文
Tutor:吴琨
|
4 | 2025/03/04 01:32 | 丁*彤 |
论文题目:基于InSAR和光学遥感评估雪崩风险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建立InSAR和光学遥感数据识别雪崩的指标,验证识别准确性
论文类型:中文核心
导师姓名:暂无
|
5 | 2025/02/21 23:56 | 李*腾 |
您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陈晋老师的研究生,因为项目需求,现需要东北松嫩平原地区的雪深数据支撑后续研究(积雪深度反演与识别及其与大范围农田土壤侵蚀的影响),希望能够获取贵数据中心的相关数据,我们不胜感激!我们自己在2025年初在松嫩平原上采集了30个样本点的雪深数据,后续可以分享出来!
|
6 | 2025/02/19 23:27 | 洪*发 |
论文题目:基于机器学习和sar影像的内蒙古草原雪深反演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用于机器学习训练、验证数据
论文类型:学业论文
导师姓名:白海花
|
7 | 2025/02/10 03:53 | 田* |
论文题目:基于机器学习的雪深反演方法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作为真值/实测值与反演所得数据进行对比
论文类型:硕士论文
导师姓名:王博
|
8 | 2025/02/03 20:56 | 田* |
论文题目:基于机器学习的雪深反演方法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用于和反演数据对比,核验准确性
论文类型:硕士论文
导师姓名:王博
|
9 | 2025/01/08 01:36 | 杨*明 |
申请数据主要用于深入了解天山山区积雪情况
|
10 | 2024/12/12 19:00 | 张* |
论文题目:基于 MODIS 积雪覆盖度数据的青藏高原两套被动微波雪深产品降尺度对比研究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申请数据目的用于重现该论文的实验,来检验降尺度后的数据和机器学习所反演的雪深数据精度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导师姓名: 张彦丽老师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